一、风味小吃
1、艾蒿粑
艾蒿粑,是蕲春地区常见的特色小吃。
初春时节,采集新鲜艾蒿,清洗浸泡揉碎,然后用艾蒿菜与糯米、粘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捣碎或磨碎,然后和水,捏成圆丘形,蒸熟成粑的一种特殊食品。过清明节时,家家户户都要做艾蒿粑,用以祭祖和馈赠。
艾蒿粑香糯可口,甜味中带着艾蒿的清香。
2、米萩粑
水萩,学名鼠曲草,在蕲春被叫做“米萩”。 它是家乡田野中极普通的野菜,而蕲春人总会把普通的东西变成美食。家乡人在清明前后有做米萩粑的习俗。用新鲜米萩捣烂与米粉子一起糅合成团,然后用手捏成圆形。上灶蒸好后的米萩粑如绿的玉石,闻着有股极特别的蒿草清香,吃着滑糯香甜。
3、蕲春腐乳
蕲春腐乳因其口感好、营养高,闻起来有股臭,吃起来特别的香味深受欢迎。在蕲春,几乎家家有酸菜坛,记忆中奶奶总能从坛里掏出美味的酸菜、酸豇豆、酸辣椒等,当然少不了腐乳。
腐乳制作比较复杂,周期也长。将新鲜豆腐切成3-4厘米左右的的小块备用,放在室内进行发酵。发酵好之后,把豆腐块裹上与油盐拌匀的红辣椒粉,放在室温环境下大约再腌制10天左右就可以食用了。
4、粘米圆子
粘米圆子是蕲春人吃酒席的必备小吃,对于蕲春人来说,粘米圆子也是脑海里的一种家乡味道。记忆中,跟着大人一起搓粘米圆子的场景有趣又温馨。
做粘米圆子,最基本的原材料就是粘米粉和肉陷食材。 接着就是揉面。先将粘米粉放入锅中炒2分钟左右,直至散出热气为止;再将开水掺入炒好的粘米粉中,边揉边加水。等面揉好了,包好圆子后,将圆子放到蒸屉里,用大火蒸30-40分钟,确保外皮完全熟透,就可以大快朵颐啦!
二、特色菜肴
1、蕲春鱼丸
蕲春鱼丸是蕲春人宴会聚餐桌上的一道必备菜品,深受大家喜爱。做法鱼肉去皮后,用菜刀刮成鱼蓉备用。锅里放清水和姜片煮至80度左右,把鱼蓉挤成丸放进锅里,用小火煮至鱼丸浮起再煮2分钟左右捞起即可。
自己做的鱼丸,味道真的是非常鲜,非常有弹性,香滑爽口,回味无穷。
2、蕲春蛋丝
蕲春的大多数主妇都会做蛋丝。蛋丝好吃易做,老少皆宜。做蛋丝的原材料只需鸡蛋、面粉和葱姜,做法类似于蕲春人“烫豆干”,一张张的烫好后,切丝就成了美味的蛋丝,可炒可煮,香嫩可口。
3、蕲春酸米粉
蕲春酸米粉是蕲春名优土特产品。起始于清代嘉庆年间,曾作皇宫御食,史上久负盛名。蕲春酸米粉晶莹剔透,酸爽入口,筋道感足,质地柔韧。作为一种绿色、营养、环保的传统食品,蕲春酸米粉倍受消费者青睐,供不应求。
4、九孔莲藕汤
九孔莲藕汤,可称为蕲春乃至湖北最喜欢的汤,这汤能代表“家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年的味道”。 翻滚着的汤,清香的莲藕加上肉香味,从砂锅盖上的小气孔飘出来。对家乡的这碗汤,在外的游子更多的是魂牵梦萦。
5、蕲春灌糯米肠
蕲春灌糯米肠历史悠久。蕲春糯米肠会加入腊肉,先将猪大肠洗净,然后腊肉粒、香菇粒、虾米、葱头等爆香,再加上五香粉与糯米混和,酿入大肠内,用绳或线扎紧两端。烹调法有煮和蒸。
6、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一道来自蕲春民间的传统风味名菜,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烧制方法是先把泥鳅放在容器里,倒入清水并放入少量食盐,喂养一夜后,再将泥鳅倒入有嫩豆腐的锅内加热,随水温升高,泥鳅会钻入豆腐内,待煮熟后加葱花、生姜未等佐料 。此菜豆腐洁白,味道鲜美带辣,汤汁腻香。
7、佛手山药汤
蕲春的佛手山药已有悠久的历史,大别山南翼横岗山地区和桐梓的佛手山药品质最好,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佛手山药味甘,补而不腻,香而不燥,不仅能滋补健身,延缓衰老, 还对脾虚腹泻由很好的治疗效果。
8、蒸黄豆
家常蒸黄豆的做法非常简单,浸泡过的黄豆与肉片拌上辅料至于笼屉上,或者柴火锅煮饭时放锅里,蒸至酥烂即可。
三、蕲春药膳
1、养生药膳滋补龙凤汤
老乌鸡煲上十几个小时,配以红枣、枸杞、党参等味中药材,炖出来的汤夹杂一股淡淡的清香味。旁边一盘蛇肉,可以自行往汤里添加,真材实料看得见,鲜美的味道从口到心。
2、滋补养生药膳甲鱼(泡饭)
野生甲鱼,唯有一个“鲜”字。现杀的新鲜甲鱼,口感十分绵软耙糯,入口后慢慢咀嚼,细腻中丝丝回甜,吸一口汤汁,一种醇厚清甜的味道,在口齿间蔓开,回味无穷。
吃完甲鱼,再用汤汁闷一锅饭,的确是一道不可错过的养生美味。
3、檀林泗流山薏米猪肚汤
一碗来自家乡的滋补汤,把红枣、枸杞和檀林泗流山的薏仁米、新鲜农家猪肚一起文火慢炖,炖出来的汤香甜无比,那味道让人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