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圣故里科学之光篇(二)

来源:蕲春网    作者:admin
医圣李时珍,大蕲人民的骄傲。

与其说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医学、药物学、植物学、博物学、生命科学领域的一座丰碑,不如说李时珍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珍视生命、勇于创新、科学探索、造福生民的担当和使命。

李时珍精神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济世救人、仁爱为怀

 

李时珍6岁至14岁在蕲州顾家私塾(经馆)学习,师从后来主持蕲州“阳明书院”、“崇正书院”两大书院的理学名家顾问,二人晚年更是至交。

李时珍子史经传功底深厚,深谙程朱理学,李时珍家族家文化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以及世代书香之家顾氏家族对他的影响和教育,铸就了李时珍博爱与奉献的人文品格。

 

尊重自然,科学实效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共52卷,集几千年中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及医养方法之大成,涉及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如动物、植物、矿物、化学、地质、农学、天文、地理等。《本草纲目》载药物1892种,附图1160幅,药方10000多个,无论是手绘附图还是文字叙述,崇尚简约,注重实效,一点一画,意态纵横,因此,不仅在中医中药的发展中具有划时代的历史价值,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堪称造型艺术、语言艺术、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的瑰宝,可谓“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已见其心。

《本草纲目》涉及动物、植物、矿物、化学、地质、农学、天文、地理等自然科学的众多领域,李时珍被誉为世界当之无愧的自然科学家。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专家李约瑟称赞说:“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李时珍亲手种植、炮制部分药物,亲自进行一些药物的毒性实验,工匠精神尽显。李约瑟博士不仅称《本草纲目》为“本草著作的顶峰”,还直接把李时珍与伽利略等著名的世界大科学家相提并论。

 

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李时珍研究每味药总是先参考诸家本草,考核诸家异同,用自己的观察试验结果,加以参证,指出或纠正了古籍医书的一些不足或错误。

正是依靠这种批判继承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使李时珍能够在古人成就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发前人未到之处”。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他提出的脑主思维的学说、命门与三焦的体用学说及奇经八脉的理论都独有创见,是对人体科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养生学的重大贡献。

 

甘于奉献、勤于实践

 

从1565年起历时27年间,李时珍先后到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方,足迹遍布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等为师,获得了大量的包括与药物有关的实物和民间流传的经方、验方等,完成了要写作《本草纲目》最需要的第一手资料。

《本草纲目》厚积薄发、浩而不繁,每味药下排出10个项目:释名、正名、集解、辩疑、正误、修制、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重点是医药结合及应用的论述,尤其是发明【时珍说】部分,不仅显示出自律品格,即对自己行为后果负责;而且有勇于实践、敢于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此外,除搜罗历代验方、验案和医论外,特别指出了他自己的经验和独创,体现出其求真务实且不失包容的品格。

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他的四个儿子,都参加了《本草纲目》的校订工作。李时珍去世后,“上遗表及《本草纲目》于朝”。凝聚了李时珍家族几代人心血的《本草纲目》,体现了李时珍家族家甘于奉献,勇于实践的大爱精神。